转炉有效吹炼工艺
近年来,国内各大钢企陆续开展了提高转炉生产效率,加大供氧强度,实现平稳吹炼的技术研究,并开发出一整套转炉有效冶炼技术,使转炉生产效率大幅提高。采用以下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供氧强度,从而使转炉生产效率得到提高。
1)提高我国转炉底吹搅拌强度,优化底吹搅拌工艺,保证全炉役内底吹效果,并结合该工艺进行转炉**技术研究;
2)大幅减少渣量,对于少渣冶炼转炉,转炉,由于渣量减少可大幅提高供氧强度;
3)优化改进氧枪结构,加快研发集束氧枪在转炉中应用、CO2和高比例CaCO3在转炉生产中的应用等全新工艺与装备,提高喷枪化渣速度,减少熔池喷溅和避免产生大量FeO粉尘是大幅提高供氧强度的关键。
预防对策
1、钢水过氧化是产生喷溅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如何避免钢水过氧化是预防钢水大喷的根本措施。
2、 炉前在冶炼操作时,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大供氧强度,采用多孔喷头,低枪位操作,这样可以降低渣中FeO含量从而降低钢中氧含量,提高一次拉碳命中率,转炉物料平衡,应尽量减少补吹。加入合金脱氧时,应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,先加入硅铁,然后加入锰铁,以保证良好的脱氧效果。
3、保证拉碳准确,避免过低量的碳,然后补加碳粉或SiC来增碳,转炉化渣,从而降低钢中的氧含量。
4、加入碳粉或碳化硅时,不要将碳粉或碳化硅一次性加入包底,以防被钢包底部渣子裹住,钢水翻入后,不能及时反应,待到温度达到碳氧反应条件后,急剧反应,另外,在钢包水中不能自动开浇,用氧气烧眼引流时,大量的氧气进入钢包中,打破钢包内原有的平衡,钢包内原有存在的大量气体,在外界因素的导致下,突然反应而导致大喷。
5、钢包要洁净,以防钢水注入钢包前期温度过底,碳粉或碳化硅与钢中氧不反应,待温度升高后,突然反应造成大喷。
6、炉前要加强吹搅拌,通过吹,来均匀钢水成份、温度,确保气体和夹杂物上浮,保证吹时间大于3min,吹压力保证钢包内钢水微微浮起为佳,钢水翻花太大,钢包内钢水渣层被破坏,钢水吸气,使钢水二次氧化,钢水不翻花,吹搅拌效果不好,转炉冶炼,达不到去气去夹杂的效果。
7、加强终脱氧力度,凡终点碳低于0.05%个时,应加大钡量用,将钡用量提高到0.5~1kg/t。
8、连铸浇铸前必须将包盖扣好,钢包沿要清理好,以防止包盖不严,钢水、钢渣从缝隙中喷出,并在适当增加大包包盖的宽度。
9、防止钢包喷溅的关键是炉前避免出过氧化钢。因此,规范炉前冶炼操作是杜绝过氧化钢出现的主要措施。
10、**吹转炉吹炼低碳钢种,可以直接一次拉碳,但为了一次有效地去除磷、硫,并使终点温度达到钢种要求,在吹炼低碳钢时,都要采用高拉调温一次补吹的工艺操作。
11、初次拉碳时,钢中含碳量很好控制在0.16%~0.20%的范围内,倒炉测温、取样,根据炉温确定冷却剂加入数量,根据含碳量确定补吹时间。
12、初次拉碳时的炉渣碱度为3.4~3.6。
13、注意控制好炉渣,早化渣、化好渣,全程化透。通过调节枪位促进化渣。
14、初次倒炉时要尽量多倒渣,可以加入石灰和白云石调温,如果加入调温剂的数量较多,可以在开始氧化时分批加入。
转炉工艺开发及其低成本有效化冶炼模型
由于碳电极价格的大幅上涨,电炉冶炼普通特种钢已不具优势,为此钢铁企业具有将电炉改为转炉冶炼的需求。华冶科发根据企业的需要,在不大幅改变原有电炉设备的基础上,开发了一套电炉改转炉的冶炼操作工艺技术,并在原有转炉基础上开发了电转炉低成本有效化冶炼模型。通过该工艺技术和模型的应用使得电炉具备了转炉冶炼的条件,同时稳定了电转炉的操作工艺,创造了一种新的冶炼模式。目前该项工艺技术及模型已在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上线,运行平稳、效果良好。